Deprecated: Call-time pass-by-reference has been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zjpyx/catjw/winezx/show.php on line 226 古代关于酒酿造的酒文化_品牌文化_酒之文化_jyzixw.org.cn
aa

最新资讯

古代关于酒酿造的酒文化
酒品营销网 / 2012-02-20

    天津白酒酿造业早在元代初期(元至元十九年1282)试行漕运(南粮北调),粮船从江苏太仓刘家河启碇,飘洋过海,从大沽口进入大直沽,再改换内河粮船,往运河运到大都(今北京)。大直沽则是由南而北长途贩运粮食的重要港口。元代《接运海粮官去思碑》刻着这样的字句:“直沽素无佳酿,海舟有货东阳之名酒者。”这就说明早在元代初期天津已能造酒了,只是酒造的不够好而已。但大直沽是北方造酒的最早地区却是无可非议的事。当时叫“烧酒”,酿制的高粱酒叫白干烧酒。 
     历史上由元到明,都是靠南粮北调供应军需民食,因此北方各地历来严禁用粮食造酒,大直沽则因距离运粮聚散地最近,因此烧酒作坊在不生不灭中一直延续下来。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为了夺取皇位,率兵在三岔河口渡河南下,兵发沧州取得了胜利。于是将当时渡河的海津镇命名为“天津”。意思是此处是天子之津梁,天子经过的渡口。永乐二年(1404)在三岔河口西岸筑城设卫,这才有了天津卫。朱棣当了皇帝后,定都北京,而北京的粮食仍靠南方供给,三岔河口的漕运就显示了它无穷的魅力。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发展,史称“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盛世。作为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的天津卫,对我国北方经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百业俱兴中,酿酒业方兴未艾,“御河之水”成为酿酒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天津卫”号称“七十二沽”,其中,大直沽不仅成为漕粮转运码头和商品集散地,而且是天津经济、政治、贸易、文化等中心,引得达官贵人,一方富贾,风流雅士,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海流千派合,舟楫万方通”(明代曾棨《过直沽》)。好一派“万年壮丽留畿甸,千里清香上御厨。”的壮观情景。
     《天津诗钞》见朱竹垞(彜尊)所纂《明诗综》载无名氏(《天津县志》作徐公)《直沽棹歌》三首。其一曰:“天妃庙对直沽开,津鼓连船柳下催。酿酒未终舟子报,柁(舵)楼黄蝶早飞来。”意思是说,天妃庙所对的大直沽地方,漕船在柳下河边都挤满了,还没等新酒酿好,舟人就以黄蝶飞至卜得神仙要来吃酒。看,连神仙都等不及了,可见直沽酒的诱惑力有多大。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