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all-time pass-by-reference has been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zjpyx/catjw/winezx/show.php on line 226
缓缓端起酒杯,凝神观色,轻摇几下,鼻子探入杯口,眯起眼睛感受酒的香气,几秒钟后,举杯喝一口,反复鼓动舌面,品味……然后,准确说出这杯酒的品种、年份和产地、风格特点乃至缺陷,这是电影中刻划出的品酒师印象,神秘而富有才情。
出现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ISNAB(中国)学院侍酒营销师培训班的张春娅,一身轻松随意的春日休闲装束,一口软糯的江西味普通话,将葡萄酒与菜肴搭配的玄机娓娓道来,让在场的听众邂逅了一场美食与美酒的盛宴。
让葡萄酒与中餐 和谐共舞
“食物与葡萄酒要如何搭,是相当主观、因人而异的,没有对错之分。”张春娅说,葡萄酒配餐的目的在于让用餐时的口感味道更和谐,让酒、菜互相陪衬为彼此增色。搭配原则是酒与菜的风格不要一个压过或掩盖了另一个。餐和酒中要有相同的味道,这样,饮酒的同时不失菜本身味道,又可以彼此引起深深的共鸣。
为什么一款葡萄酒,在有些地区非常受欢迎,而在另一些地区却遭受冷落?张春娅说,其原因是与各地特色的菜肴搭配的结果不同。
接触过葡萄酒的人一般都听过“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说法,但这个搭配原则主要是针对西餐来说的。对中国菜而言,除了要看原料外,还需要看佐料和烹调方法。比如,清蒸鱼可搭配淡爽的轻型酒体干白葡萄酒或起泡葡萄酒,但如果是酱烧鱼或干烧鱼的话,菜的口味就会由鲜嫩转为鲜咸或咸辣,所配的葡萄酒就得换成醇和的中型酒体干白葡萄酒或干红葡萄酒了。
对于鲁菜,张春娅也给出了搭配的建议。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内地以咸鲜为主,沿海以鲜咸为特色,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善于以葱香调味,在烹制海鲜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与葡萄酒搭配时,就要视不同的菜式而定。烧菜类如“九转大肠”、“红烧海参”等,可选用陈酿型中型酒体干白或干红葡萄酒;如果是浓汤菜类,可以搭配陈酿型中型酒体干白及陈酿型干红葡萄酒;若是海鲜类的鲜嫩菜肴,可以与新鲜轻爽型干白及半干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轻型干红葡萄酒搭配。
作为舶来品,葡萄酒优雅的高脚杯似乎更适合出现在西餐桌上,葡萄酒适合配中餐吗?对此,张春娅的回答是:“葡萄酒最适合搭配中国菜了,因为中餐是各种风味的菜一起端上来,你吃完一道菜后,喝一口葡萄酒,特别是白葡萄酒,嘴里会感到清爽,再吃另一道菜的时候,就能够隔离上一道菜的味道。”
但面对满桌不同口味的中国菜,该如何用不同的菜搭配不同的葡萄酒呢,张春娅建议是:在桌上放两个酒杯,分盛红、白葡萄酒,吃哪口菜,就配哪口酒。
好吃勤品多记 品酒师这样炼成
轻轻抿一口杯中酒,张春娅就能说出它的产地、年代和风格、酒精度和缺陷等。
她说,并不是说要成为品酒师,鼻子和舌头一定就要有什么超能力,普通人经过锲而不舍的学习与努力,一样可以成为品酒师。“好吃、勤品、多记”是张春娅教给大家如何去丰富大脑数据库的办法,也是她这么多年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
按照张春娅的说法就是,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数据库,每闻过或尝过一种味道,都会存储到这个数据库里。专业人士在描述葡萄酒的口感时,通常会用一些花的味道、水果的味道等来形容。记忆中储存量越多,对香气的辨别能力就越强,鉴赏水平也越高。 “葡萄酒配餐也是这样,尝试的多了,自然就能有所发现。所谓专家,也没有什么捷径或秘籍,唯有靠日积月累丰富大脑里的这个数据库而已。”
由于工作的关系,张春娅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各地或是国外考察,每到一处,她都会去寻找当地的水果、蔬菜、花卉,了解它们的味道特点并记忆它们。这回来烟台,有一次坐车路过鹿鸣小区,她看到半山路边有一种花,因为当时赶时间,没来得及停车,她一直念叨着非常想去闻那种花的味道。结果第三天早晨,她一个人很早就自己乘车过去,了却了心愿。她还说,以前曾错过一种花的体验,结果纠结了好多年。
类似的趣事在张春娅身上还发生过很多。有一天,张春娅来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食品与葡萄酒学院的生态果园和培育大棚内,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她都要挨个闻和品尝一遍。有意思的是,她品尝完草莓后说:“草莓的味道这么好,不知道叶子会怎么样?”于是就摘了一片叶子塞进嘴里,边嚼边皱眉,叶子的涩味涩得她都拉不开舌头了,可她高兴地说又体会到了一种“涩”。
从事葡萄酒这几十年来,张春娅每次品完酒都会把酒标保存好,贴在一个大本子上,同时写下品酒的心得。因为热衷于探索酒和菜的搭配,每次吃饭,她都会现场给酒菜拍照和做记录,同时把搭配后的口味感觉记录下来。多年来,她家里的品记笔记已经有厚厚的几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