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all-time pass-by-reference has been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zjpyx/catjw/winezx/show.php on line 226 白酒第一网给您介绍:盛勤俭——传承绍兴酒俗的人_品牌文化_酒之文化_jyzixw.org.cn
aa

最新资讯

白酒第一网给您介绍:盛勤俭——传承绍兴酒俗的人
酒品营销网 / 2012-02-17

 浙江绍兴是著名的酒都,是我国黄酒酿制中心。绍兴的酒俗更是比比皆是,无处不在。“酒仙会”则是绍兴最具特色的酒俗之一。

  从清朝咸丰七年(1857)的“酒仙会市”石碑记载推算,东浦的酒仙会市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百余年之后,绍兴酒依然名声很响,但是,东浦酒仙会市这一民俗却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有这么一个农民,他试图以一己之力,立求给“酒仙会”这一绍兴酒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这段独特的民俗。他就是东浦镇杨川村的盛勤俭。

  盛勤俭,今年52岁,东浦杨川村人,生于斯长于斯,在他的童年记忆里,东浦酒业发达,家家户户都做酒,解放前,就他们村有酒坊近40家。

  “现在,酒仙会市的盛况难现了。”盛母一声叹息。前年,杨川村要编纂一本村史,村史犹如家史,绕不过文化,酒仙会市又是最重要的酒文化之一。

  “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1915年,东浦云集信记酒坊的绍兴酒,曾荣获过美国巴拿马“世博会”金奖,东浦曾有规模宏大的酒仙会市,难道就让它随岁月而逝?

  盛勤俭找到村里老者杨王海,让这位75岁的老高中生出马,从文献、民间口述史、实物等方面入手,寻找酒仙会市的相关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料,以再续酒仙会市的盛事。

  这不,2011年中秋节这天,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近千位客人,挤到了一个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庄——绍兴东浦杨川村,客人中仅浙大、杭师大等的教授就来了近30位,还有来自北京、广东、江西等地的文化人士,他们颈挂相机,冲着东浦酒仙会市的名声远道而来,咔嚓咔嚓地不停拍摄、记录着。

  东浦酒仙会市,有上百年历史的酒俗,主要的内容是迎一回神、巡一次会。擂鼓三通,奏大乐,鸣铳放炮,献五福,敬酒,奏《辕门乐》,宣读祭文,祈求神灵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程序繁复堪比”祭禹”、“祭孔”。

  俟祭祀活动结束,盛勤俭累得满头大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但仍有个别村民发表不同意见:“嘿,何必呢,人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咱村又没有一家酒厂,也没有酒厂赞助咱村,干吗费大劲去弄那个玩意儿?”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盛勤俭早料到会有不同的声音,他除了自掏腰包1万元外,到处化缘,最终募集到13万元操办了这场酒仙会市。“我不图啥,只是想记录下酒国东浦的一段历史。”

  顾希佳,杭师大教授,原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非遗”研究工作。临走前,握着盛勤俭的手再三叮嘱:“酒仙会市是一种有上百年历史的民俗,你再准备好文字影像资料,一定可以‘申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盛勤俭说:“酒仙会市的文字资料有了,刚集结出版了《酒仙会市文化研究》一书,现在整理相关的影像资料,力争今年申请市级‘非遗’。”

  只是,连续两年操办酒仙会市,让盛勤俭无论从精力,还是财力使他不胜疲倦。他叹口气说,“总之,我要抓紧‘申遗’,最好有个年轻的传承人来传承下去,不然这事又要搁浅。”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