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咂酒喝起来
网络 / 2011-11-01
饮食文化,尤其是独具特色的酒文化,也是羌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宏开对羌族的“咂酒”念念不忘,“你嘬一口他嘬一口,喝法很别致,跟彝族有点接近。”咂酒是将青稞、大麦煮熟后,拌上酒曲放入坛内,发酵七八天后即酿成。引用时向酒坛中注水,插上细竹管吸饮,吸完后再加水,一直喝到味道变淡,再吃酒坛里的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按照羌族传统,咂酒酿好,必须老人先喝,且由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妇女开始,按辈分高低轮流饮用。
羌族人习惯一日两餐,主食是玉米面馍,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有时也将大米拌入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直到能用筷子拈起,就成了“搅团”。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泡成的酸菜汤,有开胃功效。
每逢婚丧嫁娶、节日祭祀,羌族人都要摆宴席,喝美酒。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叫做“收成酒”,整个村寨的人要到“神树林”还愿,点燃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这时会用荞麦粉包上肉丁豆腐馅,做成荞面饺,还会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年节次日,羌人要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羌族结婚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须备好“回门酒”。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新郎要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被油灯烧到下巴,新郎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