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感言
网络 / 2011-11-01
我不喝酒,偶尔为了礼节,也只能勉为其难喝一小杯。李白说:“若得酒中趣,勿对醒者言。”因为我不喜喝酒,自然也没醉过,故对酒的情趣、奥妙、魅力、真谛……统统没有感受过,因此从来不敢谈什么酒道,在酒场上也一直保持低调。
今天所以要谈谈酒的话题,是因为在报纸上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法国人造酒,中国人喝》,大概意思是说:前些天,巴黎市政厅公开拍卖窖藏多年的793箱高档葡萄酒和香槟。这些酒是包括原法国总统希拉克出任巴黎市长和继任者的18年间收藏在巴黎市政厅地下酒窖内的藏品,如贝特鲁酒庄葡萄酒、波尔多红葡萄酒等等。拍卖的原因很简单,这些酒已存放多年,如今大大升值,不再适合在市政厅的接待活动中使用,这些酒拍卖收入将用作公共资金。那么这些好酒被谁买走了呢?大多数是被中国人买来了。拍卖会的头5箱全部被北京的一家公司包围了,另100箱也被这家公司和深圳的一家公司给轮番购走。就连每瓶4000欧元的高档酒也被北京的那家公司拍得。
作为普通百姓,看了这些情况真有点吃惊,这么多的好酒可该怎么喝呀?此时我还想到一件事:前几年在京城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招待者是位资深饮酒者。他根据情况点了两种酒: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和老白汾。当几位喝白酒的朋友酒兴正浓要一杯一口干的时候,另一位朋友端起一小杯波尔多对我说:“让他们放开喝吧。咱们喝的这法国酒得慢慢来——一小口一小口品,才能品出情趣品出味道来。”我们轻轻地碰了杯,然后各自轻酌杯中的酒。这次聚餐不久,我在一部长篇小说中也看到了关于喝法国酒的描写。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很有身份的男人将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唤到自己的别墅,两个人对饮。他举杯示意,她认为这是一个信号,很激奋,将杯中的xo一饮而尽。他略微品了一小口,然后说:“你的履历告诉我,你财经学院毕业后,在美国卫思礼读过一年?”她点了点头。他说:“卫思礼是专门培养贵族妇女的学校,宋家三姐妹都曾在那里就读,那是个好学校。”他慢慢地转动着酒杯,“你刚才的一个动作,就揭穿了你的一个谎言。”她全身紧绷:“什么谎言?我没说慌啊!”他紧紧地盯着她:“一位在卫思礼就读的学生,哪怕只读过一个学期,也应该知道法国酒该怎么喝。”他作了一个示范:“一位酒友告诉我,法国酒是有骨头的,须将其嚼烂才能往下咽。”事实是,她为了让他加深对自己的印象,想在他的单位谋个好差事,就虚构了履历,但她没想到,在喝酒的细节上给揭穿了。
当我晓得了法国酒应该怎么喝以后,不知为什么,就开始注意起这方面的事来。也是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段:前不久有60位亿万富豪参加了一次晚宴。席间选用了中国最好的鱼翅、鲍鱼、燕窝以及日本顶级刺参和牛肉,用正宗法国菜的做法进行烹调,饮用的酒是每瓶13000元的法国轩尼诗李察干邑。宴会的人均消费是4000元人民币。
看了这种情况,难道还用担忧北京和深圳那两家公司在法国拍卖会上拍来的那么多昂贵的高档酒没法喝吗?但是,也许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吧,我这个不喝酒的人偏偏对喝法国酒产生了一种特殊兴趣。于是就又想到以下问题:在那次人均消费4000元的豪宴上,是不是所有赴宴的人都了解法国酒的喝法呢?会不会有人在豪情上来以后仰起脖子就咕咚咕咚把一杯法国酒灌下去呢?如果有人喝过了量,醉了酒,那法国酒是不是也会顺着嘴角溢出来?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也含着酒的历史。酒的始祖杜康一点也不亚于老子、孔子。曹操的《短歌行》第一句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的诗仙。王维也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对一般人来说,酒有振奋精神,联络感情,加深友谊的作用。
今天写这点文字绝不是要说什么可不可以和应不应该喝酒的问题,而是由北京和深圳那两家公司拍得巴黎市政厅的高档酒以及那次人均4000元的豪宴所引起的思考。
据报纸登载:自1993年起,中国就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最大市场。而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25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体上与刚果、乌克兰相当。在全球排第110位。然而我们在喝法国的高档葡萄酒方面却把老美毫不含糊地给比下去了。这除了让人深思以外,真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一位法国酒商说:“波尔多生来就外向,哪里有钱它就流向哪里。”这就是说,法国人把高档葡萄酒造出来中国有些人那么慷慨而豪壮地去买,人家心理很平衡,甚至还在偷着乐,他们不是喝不起而是不奢侈——你把昂贵的好酒买去喝,我把你的大把钞票换来了,可以去办那些急需办的和对人民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手中有钱了,生活富裕了,喝点酒甚至喝点法国高档葡萄酒本是无可非议的。但要有度要适量,不要以此为乐,更不能以此为荣。赚钱不容易,花钱也不要太大度。最好不要把钱的流向只盯在像法国高档酒那样的消费市场上,眼光看得广一点,钱的流向就会多起来。央视经济频道说,蒙牛乳业集团决定给一些偏远地区小学的孩子们免费供应牛奶一年,这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煤矿系统的一些企业先后集资建立了文化基金会和尘矽肺治疗基金会,那是为了矿工的文化生活和身体健康。社会上还有不少“幸福工程”、扶贫项目……众所周知,香港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是全球华人首富、世界十大富豪之一。20多年来他为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教育、医疗、文化、公益等事业捐款80多亿港元。2006年又宣布将全部资产的1/3约500多亿人民币捐到基金会,成为私人基金会基金最多的华人和亚洲最大的慈善家,这也展示了他的财富观和消费观的至高境界。
我们能在上述种种事列中得到些什么启示呢?试想:如果将流向法国酒商的资金匀出一部分使其流向那些更需要的渠道,也许比拍得“波尔多”有更高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