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all-time pass-by-reference has been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zjpyx/catjw/winezx/show.php on line 226
在现代健康饮酒需求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保健酒产业在开拓创新中绽放出无限活力。据统计数字显示,近10年来,我国保健酒市场保持着每年30%的高速增长。除了劲酒、椰岛鹿龟酒、五加皮等老牌保健酒劲旅,2009年,五粮液黄金酒、茅台白金酒高调进军保健酒领域,唤醒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买欲”。
但不得不提出的是,目前,整个保健酒市场容量为100多亿元,与白酒、啤酒等市场容量相差甚远,到目前为止,保健酒行业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生产企业、消费者实现三方互动,共同营造出一个健康消费保健酒的良好氛围。
制约保健酒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哪里?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前,山东颐阳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先接受了《华夏酒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如何破解制约保健酒突破的“难题”。
问题之一:消费信心不足
破题之道:让消费者从根本上了解保健酒
制约保健酒的发展更为严重的问题,来自消费者对保健酒整体市场的不信任。而消费者对保健酒的信任缺失有历史原因,在采访中,于海先这位“见证”了保健酒成长历程的老总,细数着保健酒发展的历程,盘点着蕴藏在市场中的商机,娓娓道来。于海先向《华夏酒报》记者道出了消费者信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提振消费者信心的“良方”。
于海先介绍说,保健食品和保健酒行业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7年—1997年,这是保健食品及保健酒生产“泛滥”的10年;第二阶段为1997年—2002年,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消费有了一定的认知,保健食品和保健酒的消费趋于理性;从2002年到现在,针对前期出现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保健品行业进行了整顿,保健品行业渐趋于规范化。
不得不提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产品监管不足,一些企业跟风而上,不少企业更是对产品功效进行夸大式宣传,许多产品质from:中国酒 业新 闻网量不过关,市场上的产品也是鱼龙混杂;随即媒体大量曝光了一些问题企业,不仅使消费者对保健酒的“含金量”提出质疑,也大大动摇了消费者对整个保健酒行业的消费信心。另外,目前市场上的保健酒品牌众多,规模企业较少,市场上依然存在着粗制滥造的产品,这就影响了保健酒的整体质量和发展速度。
提振消费信心,建立消费者的重新激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当下保健酒生产企业必须破解的一大问题。
于海先向《华夏酒报》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5年前,山东省市场除了沿海地区,一提保健酒的作用,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壮阳,这是一种误区。还有一些地区,到目前为止,消费者仍然没有一点儿保健意识。
这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消费概念的匮乏、甚至是缺失。
在于海先看来,没有成熟的消费者,就没有成熟的保健酒市场。而保健酒市场的主体由消费者和保健酒生产企业构成,培育成熟的消费者,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消费理念,使其买对产品、饮对方法,正确识别、理性消费,是对“卖者有责”的真正诠释。
一方面,消费者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期待更多值得购买、享用的合格产品的出现;另一方面,不断成长的保健酒企业推出越来越多的新品,而产品核心价值的缺失,又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不知以何种标准选择。
20世纪90年代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之后,宣传就很到位,虽然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没能清楚地了解,但是消费者都知道喝葡萄酒有着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病等功效,很多消费者是在了解这一知识后开始尝试葡萄酒。
于海先明确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保健酒企业也应该从根本上让消费者去了解其对人体的益处。而消费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保健酒作为特殊饮品,企业不仅要告知消费者饮用功效,而且要告知消费者饮用时需注意的事项,要消费者明确,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合格的保健酒,向消费者传递保健酒选购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