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all-time pass-by-reference has been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fzjpyx/catjw/winezx/show.php on line 226
近年来,我国酿酒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从今年一至三季度行业经济运行状况来看,白酒、黄酒、葡萄酒增速均超过两位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指向,全行业增长速度8.66%,与整个经济增长同步;从效益指标看,税金、利润的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利润指标涨幅达35.52%,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行业形势
(一)酿酒行业整体形势(2008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
1、饮料酒产量:3847.36万千升,同比增长8.66%。
其中:啤酒2939.28万千升,同比增长6.16%;白酒339.89万千升,同比增长17.88%;黄酒 51.88万千升,同比增长12.31%;葡萄酒 55.57万千升,同比增长66.98%;酒精460.74万千升,同比增长13.18%。
2、销售产值:2626.4亿元,同比增长47.71%。
其中:啤酒808.91亿元,同比增长13.67%;白酒960.04亿元,同比增长30.03%;黄酒49.09亿元,同比增长27.77%。酒精286.44亿元,同比增长44.03%;葡萄酒121.92亿元,同比增长34.26%。
3、税金合计:262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啤酒106.87亿元,同比增1.33%;白酒125.19亿元,同比增长26.84%;黄酒4.3亿元,同比增长31.50%。酒精11.75亿元,同比增长24.47%;葡萄酒13.88亿元,同比增长26.99%。
4、利润合计:213.55亿元,同比增长35.52%。
其中:啤酒46.58亿元,同比增长4.20%;白酒135.00亿元,同比增长45.69%;黄酒4.62亿元,同比增长73.03%。酒精11.15亿元,同比增长74.22%;葡萄酒16.20亿元,同比增长45.16%。
(二)葡萄酒行业形势
葡萄酒近几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成为酒类行业中的朝阳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葡萄酒产量66.56万千升,同比增长51.56%;工业总产值155.86亿元,同比增长33.44%;销售产值150.63亿元,同比增长28.65%。而且全行业保持着较高的集中度,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区域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产量居前十位的山东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天津市、新疆、辽宁省、北京市、甘肃省、陕西省,其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全国拥有葡萄酒企业约500家,但葡萄酒的产销量仍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葡萄酒产量前十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60%左右;如按品牌计算,张裕、长城、王朝、威龙这四个品牌的产销量就占全国的50%左右,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葡萄酒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总进口量为5.31万千升,增长21.41%;2006年11.47万千升,增长115.8%;2007年14.74万千升,增长28.58%;截止2008年10月葡萄酒进口量约为13.78万千升,增长5.87%。
中国葡萄酒的工业化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真正发展也仅十年左右,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在近几年内,对于我国的葡萄酒产业来说,将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
(三)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
近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作为行业协会,我们第一时间派同志去广东、江苏等地调研,了解当地酒类企业情况,从了解的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省份的酿酒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中小型企业,产品出口量较大,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产品出口受到严重阻滞;产品主要以本地消费为主,但随着金融危机对当地各行业的影响,致使消费群体减少。再加上前段时间粮食价格、包装成本、运输成本等的上涨,使企业在“成本剧增、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下,产品的增长势头在9、10月份普遍下滑约4-5%。
但总体来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对行业的增速有所影响,但预计整体形势应要好于其他多数行业。
二、构建行业科学管理体系,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一)建立生产准入体系
为了控制行业盲目发展,遏制假冒伪劣泛滥,保障酒类消费者安全,整顿酒类生产销售秩序,提高全行业经济效益,根据国家《行政许可法》、《国家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国家质监总局《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国家质监总局在全国开展酒类产品生产许可工作,实行生产准入管理。2006年协会被国家质监总局任命为酒类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负责全国酒类生产准入和市场准入技术管理工作。
(二)建立酒类流通准入体系
为了加大酒类流通渠道管理、清理酒类无证经营、打击制售假酒等违法行为,国家商务部主持制订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两个规范对酒类批发、零售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资质、质量控制等做了明确规定,提高了准入门槛。《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是酒类流通行业的第一部全国性规章,该办法明确规范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等级制度和溯源制度,要求酒类经营者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有力地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酒类生产标准化体系
围绕酒业生产、管理、资源利用等工作,我国酒业标准化工作已取得较大成就,初步建立了相对较高的完善的标准体系。十多年来,协会接受原国家轻工局、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标委、TC64/SC3酿酒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委托,参与和承办了大部分酒类标准的修制订工作,保证了标准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推动了我国酒类标准体系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国原有的酒类标准大部分都已经修、制订过,新订的标准也由过去以技术为主转变为更多关注健康、安全、节能、环保和知识产权等方面,逐步和国际接轨。
(四)建立酒类产品质量认可认证体系
为了促进酒类质量提高,创建中国酒类名牌,维护消费者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食品卫生通则》和相关的食品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结合酒类产品生产特点制定出我国酒类产品质量等级认证规则——《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
配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酿酒行业率先在行业内开展了酒类质量等级认证工作和宣贯工作。为获证企业在扩大宣传、品牌建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五)建立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
2004年,协会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劳动预备制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作方向,在中国轻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组织下,开始组建全国酿酒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同时完成了《白酒酿造工》、《啤酒酿造工》、《黄酒酿造工》、《果露酒酿造工》、《酒精酿造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工作,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一个酿酒行业职业培训和人才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目前酿酒师、品酒师工种的职业标准已制定完成并获劳动部批准,我们正在准备相关教材的编写工作。
随着这些法规、标准陆续出台以及对无证企业、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的加大,国家进一步规范了酒类生产、流通环节,为行业骨干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企业的艰苦努力,使酿酒行业迎来了目前来之不易的良好形势。
(六)培育酒类专业市场,推动行业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
目前我国酒类专业市场发育不全,致使企业市场开发手段相对单一,大量资源集中投向效率不是很高的广告和终端。企业做品牌、做市场需要做广告,但光靠广告打天下,说明市场推广渠道发育不全,手段缺乏。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培育现代意义的与国际接轨的酒类专业市场,包括专业会展、品酒会和评酒及发布机制等。建立高效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渠道体系,有利于节约行业资源,倡导公平竞争和社会责任。外国酒企业及其经销商有着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品牌观念,是共同培育专业市场的不可缺少的积极力量。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危害计划》的报告和“亚太地区行业自律会议(东京宣言)”通告的中心议题都是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减少酒精饮料对人类的危害,这对中国酿酒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已经向会议承诺要把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务,引导中国酿酒产业健康发展。2008年10月19日协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了“2008世界酒业大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酒业—社会责任?经济?环境?文化”,探讨了不同酒种、产业链、不同消费环节在经济、环境、文化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与紧迫性;系统地诠释了酒业社会责任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及深刻内涵。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达成了共识:中国的酒业应更多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加强对劳动者、资源、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努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保证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科学饮酒,理性消费的教育宣传,提倡科学饮酒,反对酒后驾车和未成年饮酒人等不良习惯,努力降低酒精危害;企业要承担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坚决遵守政策法规,不生产不安全食品,不经营不合格产品;加强自律、崇尚诚信经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酒业全体同仁应行动起来,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争当企业优秀公民。
三、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英文简称CIADE)
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办的酒业博览会从2006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从06年的“创新与品牌”主题到07年以“品牌提升”和“贸易促进”为主题,展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酒业走向国际领域后在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创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历届展会得到了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民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以07年展会为例,占地一万多平米(其中国外参展企业约占2000多平米),展位300余个,产品一千多种,三天的展会,参观的观众达10000余人。参展企业有来自国内的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青岛、燕京、华润(雪花)、张裕、王朝、中粮长城等各大酒类集团和知名品牌,也有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法国等国际著名厂商。参展的产品包括各种酒类产品、酿酒机械设备、包装材料、配套原辅料及相关技术与产品。同时在展会期间,我们还组织了相关的活动,包括“酒与社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顶级酒商领袖联席会议、中国葡萄酒研讨会、2007中国酒水渠道峰会、酒文化主题笔会暨书画展等。
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为广大的酿酒企业提供一个宣传形象的窗口,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推动酒类市场向着健康、有序、安全的方向发展。而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做到了。酒业博览会将成为酒类专业市场的重要形式。
明年我们将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期举办“2009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提升品牌、搭建桥梁”依然是我们展会的目标。明年的“酒业博览会”,代表行业市场发展方向之一的国际名酒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预计“进口酒”将占到总规模的1/4左右。CIADE将按国际惯例组织数十场“品酒会”和专题论坛,并按国际品牌酒展的服务水准提供各项服务。欢迎酒类生产、流通及相关单位积极参观、参与“酒博会”及相关活动。